您好,欢迎访问半岛电子游戏官网首页入口(中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377-63213307
栏目导航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传承和发展让历史文化成为城乡建设的灵魂

发布时间:2022-05-20 阅读次数: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是简单站在一个城市层面认识历史文化,而是从整个民族文明的传承、当代民生保障、文化自信、未来民族复兴的高度处理好相关问题:如何丰富和完善保护传承体系,让历史文化实现应保尽保;如何实现城乡传统文化永存,增强文化自信;如何让历史城镇走向未来,让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建筑中的居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对此,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Q:如何丰富和完善保护传承体系,让历史文化实现应保尽保?

  

  方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体系不仅仅是针对名城名镇名村,也不是简单针对既有的传统和历史建筑,而应跳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范围,从历史沿革和发展进程角度留住有城市记忆和百姓乡愁的全国所有市县。可以从4个层面着手,形成联动效果。

  

  一是系统细分全国和各省历史文化圈层。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农耕演变,有56个民族及其众多的支系、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众多文化圈层,如晋中、闽南、粤北等传统文化圈,形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历史文化和风貌。因此,需要研究区域历史文化,构建国家—省级文化圈层体系。同时还要深入对城市本身肌理进一步挖掘和梳理,有必要的还要恢复和还原。

  

  二是增加地州县进入历史名城保护体系。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重点放在设市城市,但没有把一些地州盟纳入其中。一些地州盟经济虽欠发达,但在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方面反倒保留很多。如云南大理州,除了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外,全州还有众多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全国还有不少知名的县历史文化很厚重,但因历史遗存并不多,而进入不了名城保护体系。可以考虑适当拓展名城保护体系,把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名州、名县纳入其中。

  

  三是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平台。当下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已很完善,省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虽然也在不断完善,但相对较弱;同时在地级市和县级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意识和体系建立。通过把这个系统作为一个物质空间平台,加入各级文保、非遗、民族文化、音乐艺术等各个类型的遗产,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遗产系统。

  

  四是分级分类分区分圈,精准保护发展历史遗产。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分为三级: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国家级要严格保护,省级要精准保护,市县级要注重风貌文脉的传承。对于价值一般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好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可以更新和发展。还要结合不同的遗产类别特色进行专门的分类研究,拿出不同的保护和发展方案。在空间上要根据不同的圈层、不同的分区进行精准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当前急需对我国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系列做好评估。

  

  Q:如何实现城乡传统文化的永存?

  

  方明:城乡传统文化永存的关键在于传承,文化传承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既要保护传统建筑,更要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浓缩,这个文化如果留到村子里,村子里会充满魅力;如果进到城市,必将丰富城市文化。只有保护其文化底蕴,让人们在文化遗产中情有所归,方能心有所系、身有所往,让文化遗产重获新生,让荡漾的碧波继续流淌繁华。

  

  首先,传承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方法。我们应传承古代城市规划的手法也就是风水理论里面的科学部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梳理城市扩张之后的山水格局,形成“山、水、城、文”一体的空间格局,并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布置一些重要的景观建筑。

  

  其次,营造具有东方神韵的意境空间。现在一些城市建设虽有特色,但新建城市往往没有韵味,缺少意境。西方城市建设思路强调功能和布局,建筑则重物质与外观,着眼于实物体。东方城市建设注重与自然山水的融合,注重空间意境的营造。中式古韵,在文化浸润中达至境界,在耳濡目染中静谧和谐,在光与影的世界里呈现出东方的诗意与唯美。因此,现代城市建设可以学习古人对空间和意境的营造理念,这也是我国未来能否超越西方城市建设理念的方向。

  

  再其次,沿袭发展中国建筑的神与魂。现在建筑多用西方理论建设,体量厚重庞大,过于注重功能和式样。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轻盈、通透、灵动、线条感强,建筑有文字、有对联、有牌匾、有故事、有文化,非常尊重山形水势,与自然非常和谐,这就是中国建筑的“神与魂”。未来应研究中国建筑内在的神与魂,只有抓住神与魂并将其融入现代建筑当中,才能体现东方建筑的美学神韵。

  

  最后,挖掘整理历史文化的传统智慧指导城乡建设。几千年来农耕生活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智慧,传统智慧在社会的延绵、产业的选择、生活态度等方面都充满了各种探索和经验,特别是人居环境方面的思想。传统的智慧强调天人合一,采用循环利用。这种东方、传统、中医式、乡土化的智慧将是未来城乡建设的新源泉和方向,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文化复兴的源泉。

  

  因此,要遵循传统的选址格局理念,依山就势,尊重自然地理环境,未来应把这些智慧加以提炼,在城乡建设中体现其价值所在。

  

  提炼并运用传统的建筑符号,传承创新不同地区独有的建筑文化符号和建筑细部,在风貌上输入一些文化图案等,使其具有文化内涵,像徽州的四水归堂以及马头墙这种工匠长期摸索的符号。鼓励使用乡土材料、传统建筑方式传承和延续传统智慧、就地取材,要充分反映乡土特色,多用地方材质,注意材质的多样化。

  

  Q:历史城镇如何才能走向未来,让居民有更多的幸福感?

  

  方明:众所周知,历史城镇不等同于文物,不能仅仅把保护思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部,要转变单纯保护的思路,以利用和发展来促保护,因为传承才是保护的真正目的。

  

  第一可以根据现代需求扩展历史村镇使用路径。当前历史城镇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居住者对现代生活的要求与历史文化的冲突。失去传统使用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需要转换功能和地位,满足居民现代化的生活需求,进行现代化建设,否则原住民与外来人都不能接受。而休闲康养旅居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休闲康养旅居,既能唤起原住民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同,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改变以往游客“打卡式”的游览,让游客住下来、慢下来,感受与大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

  

  第二转换重构历史遗产的现代功能与空间。要重构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功能,特别是在一些建筑上要大胆创新,历史遗产并不是落后和贫困的代名词,需要经过更新与活化参与到现代生活中,使其充满魅力。传统建筑不必停留在某个特定时期,利用是最好的保护,要提升传统建筑功能适应现代生活,大胆改造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第三积极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产权交易。传统精品建筑大都不是普通农宅,原住民很难维护传统建筑的使用。历史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建筑价值很高,而且传统建筑的新建和改造资金较大,它的商业价值很难平衡。因此,要积极探索产权上的突破和尝试,闲置资产流转、出租、入股、出让、认租、共享等多种方式,都可以盘活传统村落,积极探索有偿、低价转让等方式,鼓励爱文化、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工业北路666号天工大厦

电话:0377-63223336(办公室)
          0377-63223987 (市场部)
          0377-63213307(信息中心)
          0377-63213365(人力资源)

网址:www.puzzlegrail.com

传真:0377-63223336 632221869

邮箱:hntgjt@163.com

版权所有:半岛电子游戏官网首页入口(中国)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0020355号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364号 技术支持:创想网络